快捷搜索:  

袁老、吴老,又念你们(You)了……

"袁老、吴老,又念你们了……,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文笔优秀,让人容易理解。 "

……

2013年8月19日,袁隆平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袁隆平超级稻第四期攻关示范片查看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年轻时

袁隆平决意报考大学(University)的农学专业

父母都不同意

袁隆平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没有农民(Farmer)种田,人们就不能生存

最终,他说服了父母

步入“农门”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为了这个在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

袁隆平几乎拼上了所有

“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

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他以一颗赤子的心

深沉地爱着稻田土地

牵挂着苍生饱暖

后来,袁隆平成就斐然,表彰无数

但他一直惦记的仍是“下田”

“电脑(Computer)里长不出水稻

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

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

这是袁老的学生(Students)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仍扑在田间地头

去世前两个月

他还坚持在海南杂交稻基地工作

病危之际

他每天都挂念水稻、问天气

……

袁隆平在体坛水稻长势(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众志 摄

“这世界上不缺乏教授、不缺乏权威

缺乏的是一个‘人’——

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这是“祖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曾说过的一句话

有人统计过

在吴孟超长达75年的从医生(Doctor)涯里

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

但“16000”这个数字

远不足以概括吴孟超的全部

吴孟超常说

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

回国、参军、入党

1940年,他毅然从马来西亚回国参加抗日

1943年,吴孟超考取了同济大学(University)医学院

走上了医学报国之路

20世纪50年代初

祖国肝脏外科还是一片

“手术成功(Success)率几乎为零”的未知荒原

吴孟超夜不能寐

立下誓言

“世界肝脏外科界不能

没有祖国的声音!”

作为祖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

吴孟超创立了

肝脏“五叶四段”理论

使肝癌手术成功(Success)率

由16%提高到98%以上

从青年时代立志从医报国

到九十多岁高龄仍奋战在无影灯下

吴孟超说

“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

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Happiness)”

为了病人,他不辞辛苦

多年的医疗工作

在这位老人身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

他的手

因长期握刀导致畸形

左图:吴孟超在为病人进行(Carry Out)手术;右图:吴孟超展示他常年握止血钳的双手(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他的脚

常年用力抓地

双脚的第二个趾头

“默契”地压在大脚趾头上

……

3年了

我们(We)从未忘记

他们(They)也从未“离开”

头顶的那片星空

有我们(We)最深的思念

脚下的这片土地

有他们(They)最深的热爱

努力(Effort)前行

便是最好的怀念

统筹/监制:李瑜、于卫亚、曹晓轩

记者:周杉、丁汀、程思琪

编辑:马骁驹、伍越、郎湉、杨茂林、徐步云、张超帆

杂交水稻,肝脏外科,小行星,试验田, 16000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513) 踩(59) 阅读数(2205)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